一、题型分析
“上/下句填空题”是中华诗词大会中常见且经典的题型,主要考察选手对古诗词的背诵熟练度、语境理解力、格律常识以及文化背景知识。其特点如下:
◇ 形式固定:通常给出上句补下句,或给出下句补上句;
◇ 出处明确:绝大多数出自中小学语文教材或经典名篇;
◇ 空格长度提示:空格数量往往与原句字数一致,可辅助判断;
◇ 干扰项少:纯填空,无选项干扰,但对准确性要求极高〔错一字即错〕;
◇ 涵盖广泛:从先秦到清代,以唐宋为主,兼顾不同题材〔写景、咏物、哲理、送别等〕。
二、答题技巧盘点
1、熟记名篇名句
◇ 重点掌握《唐诗三百首》《千家诗》及课标推荐篇目,尤其是高频考点如李白、杜甫、王维、白居易、苏轼等人的作品。
2、利用对仗与平仄
◇ 律诗、绝句讲究对仗和平仄。例如“泥融飞燕子”对“沙暖睡鸳鸯”,“飞”对“睡”〔动词相对〕,“燕子”对“鸳鸯”〔动物名词相对〕。
3、抓住关键词提示
◇ 题干中的意象〔如“风”“月”“柳”“花”〕往往对应特定诗句。例如“能开二月花”前句必与“风”相关。
4、注意易错字与通假字
◇ 如“豆在釜中泣”常误作“爸中泣”;“绿丝绦”误作“绿丝绛”;“青箬笠,绿蓑衣”误作“青错笠,绿裘衣”。
5、结合诗意逻辑推理
◇ 诗句前后有逻辑关联。如“春去花还在,人来鸟不惊”体现“画”的静态美,不可颠倒。
6、积累常见句式结构
◇ 如“何当……”“未觉……”“等闲……”等开头句式,对应固定下句。
本场考试题型分析:
主观题(9小题,共 18.0 分)
本场考试目录结构信息分析:
一、上/下句填空题(1~9小题,小计 18.0 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