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诗词大会中的“图片意境填写古诗”题型(即根据图片线索题)是一种结合视觉意象与诗词积累的综合性考查形式,主要出现在擂主争霸赛等高难度环节。以下基于该题型的特点和解题逻辑进行解析:
一、题型特点
1、视觉化线索
题目通过拼图式图片展示与诗词相关的意象(如自然景观、人物活动、器物等),选手需根据画面内容联想对应的诗句。例如:
◇展示杨柳、春烟、儿童放纸鸢的图片 → 答案:“草长莺飞二月天,拂堤杨柳醉春烟”(高鼎《村居》)。
◇黄鹤楼、孤帆、江水的画面 → 答案:“故人西辞黄鹤楼,烟花三月下扬州”(李白《送孟浩然之广陵》)。
2、难度分层
◇图片线索可能直接对应经典名句(如上述例题),也可能涉及较生僻的诗词,如“采得百花成蜜后,为谁辛苦为谁甜”(罗隐《蜂》),要求选手具备广博的诗词储备。
二、解题核心技巧
1、抓取关键意象
◇自然元素:如“明月”“天山”对应“明月出天山,苍茫云海间”(李白《关山月》)。
◇人文场景:如“一骑红尘”“妃子笑”指向“一骑红尘妃子笑,无人知是荔枝来”(杜牧《过华清宫》)。
◇季节特征:杏花雨、杨柳风等细节可锁定“沾衣欲湿杏花雨,吹面不寒杨柳风”(志南《绝句》)。
2、联想诗句主题
图片往往传递情感或事件背景,需结合主题反向推导:
◇劳动场景(如蜜蜂采蜜)→ 咏物诗或哲理诗;
◇离别画面(如黄鹤楼、孤帆)→ 送别诗。
3、排除干扰信息
◇部分图片可能包含多个意象,需优先匹配最突出的元素。例如,同时出现“蜂”和“花”时,核心是“采蜜”而非“花”本身
本场考试题型分析:
单选题(2小题,共 2.0 分)
主观题(18小题,共 54.0 分)
本场考试目录结构信息分析:
一、单选题(1~2小题,小计 2.0 分)
二、图片线索题(3~20小题,小计 54.0 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