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历年行测真题的知识点分布来看,人文常识在常识判断模块中稳居第二梯队,其重要性不言而喻。人文常识这一领域又可细分为文化常识、文学常识和历史常识三大板块,其中,文化常识与历史常识的考察频次稍高于文学常识,显示出这两部分内容的相对重要性。
近年来,人文常识的考察趋势呈现出以下显著特点:
首先,综合性显著增强。现在的题目往往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知识点,而是将文化、历史与文学常识巧妙融合,比如通过诗词来考察传统节日、节气、乐器乃至历史事件,这种跨领域的综合考察对考生的知识广度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其次,考察形式日益多样化。除了传统的选择题,组合式选择题、排序题以及图片题等新颖题型逐渐增多,这些题型不仅增加了考试的趣味性,也提升了难度,要求考生具备更加灵活多变的解题技巧。
最后,与时事热点的结合愈发紧密。题目中开始频繁融入时事元素,如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提及的文化常识、重大历史事件的周年纪念、年度十大考古发现等,这些考点不仅考验考生的知识储备,还要求他们具备对时事动态的敏锐洞察力,体现了考试内容的时代性和时效性。
文化常识的主要知识考点如下:
1、节日习俗:汉族传统节日及习俗、少数民族特色节日及文化;
2、古代天文历法:二十四节气、纪时法、历法、天文成就;
3、诸子百家:儒家、道家、墨家、法家等主要流派的代表人物、著作、思想、名句;
4、书法绘画:相关发展史、流派、名家、名作与对应地位;
5、中医:藏象学说(五脏六腑)、名医、名著与典故;
6、中国人文景观:古代重要建筑、著名园林、石窟等人文景观;
7、戏曲:戏曲种类、特点、代表曲目、名家;
8、古代文物及科技成就:各朝代代表文物、科技成就及著作;
本场考试题型分析:
单选题(103小题,共 103.0 分)
本场考试目录结构信息分析:
一、基础题型(1~69小题,小计 69.0 分)
二、高难题型(70~103小题,小计 34.0 分)